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慈澤傳家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周親民先生,民國六十七年入伍,服役陸軍至七十七年退伍,今年考取靜宜大學碩士在職專班,現從事人力仲介業務。
 
即使在母親最後一刻,我們兄弟四人依然在榻前不斷地呼喚。
早年家境艱難,母親常常耳提面命地鼓勵我們:「窮苦人家的小孩,更應勤奮向學。」我們兄弟早年卻沒能讀到大學,深感愧對,不過我們會不斷努力、繼續奮鬥,以不辜負母親的期望。
母親劉郡,出生於嘉義縣東石鄉洲仔村,年輕時父母雙亡,上有大姊下有四位弟弟,排行第二,沒上過學,卻深諳傳統禮教,熟悉許多臺灣諺語,作為言行準則,我們從小常聽她講述諺語的教誨,不少是孝悌忠信節義故事。
父親周慕良於民國三十八年來臺,擔任鹽警,六十年退休後,我們這群兒女尚屬年幼,便在布袋老家做起豆乾、豆腐維生;母親陪著父親,從清晨忙到晚上方得歇息,日復一日,備極辛勞,以致後來積勞成疾。母親既不識字也認不得斤兩,卻能在新厝廟前市場擺攤,幫父親賣豆乾、豆腐,兼賣豆芽等蔬菜。儘管布袋盛產魚蝦,價廉物美,但得空時仍不畏水寒,到引水曬鹽的「海溝」捕些魚、蝦、蚌和螃蟹,豐富三餐。
我們最愛吃母親做的菜,尤其她做的饅頭非常好吃,雖然我們也愛吃饅頭店賣的,但最不能忘的還是母親親手做的饅頭。
母親生病初期,我們從新竹回到布袋老家,還吃得到她燒的菜,即使弟弟衛民、愛民挑嘴,母親仍樂此不疲,甚至樂在其中。臨行不忘買來魚蝦,塞給我們滿滿一袋,也塞滿了愛!直到她住進安養院多年,不能做菜、做饅頭,也不能捕魚買蝦,但只要見到我帶著她的寶貝孫子繼勳、周庭、小牛來探望,始終表現得十分安然,好讓我們放心。
深深地感謝上帝,讓母親和我們繼續相聚。那年暑假帶著三子探望母親,在她床前叮嚀孩子勿忘阿嬤恩情。回來後,次子周庭變得懂事多了,長子繼勳也懂得安慰我這爸爸不要慌,三子小牛最常和我探視阿嬤,也很貼心。
弟弟衛民的孩子冠均、俞佑;愛民的大女兒詩萍,小女兒清芳;天民的三名兒女,繼威、嘉妤、小武,也都乖巧懂事,個個傳承寬厚家風,都能秉持母親勤勞樸實、刻苦耐勞的精神。
如果有來生,期待再相聚,今生蒙受母親關懷照顧,來世要好好回報。
懷念天上的母親,更要獻上最深摯的謝忱︰「媽媽,我們都愛您!」
(點閱次數:920)